自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落地推進以來,楊橋鎮龍山社區堅持“黨建紅”引領“田埂綠”,將土地延包工作作為守護群眾切身利益,僅用2個多月便高質量完成全社區16個村民組,525戶土地承包地的延包任務,矛盾糾紛化解率達100%,實現“零上訪、零爭議、零差錯”,交出了一份基層治理滿意答卷,為全面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筑牢組織根基。
黨建領航,延包政策“穩人心”。為扎實推進二輪土地延包試點工作,社區黨總支部書記扛起“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深學細悟政策文件,組織召開專題學習會、政策研討會,牽頭成立“延包政策攻堅小組”,及時分析研判土地延包中的重點難點,量身制定“一組一策”實施方案。圍繞工作方案細化任務清單,明確職責分工,健全試點推進機制,確保延包試點工作穩步落地。政策宣講會上,一位老黨員、老網格長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支部穩住了,延包就穩住了。”
黨員沖鋒,延包過程 “順民意”。二輪土地延包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社區“兩委”干部與黨員推行分組包片工作法,通過入戶走訪、“板凳會”等方式,向群眾細致解讀“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等政策要點,耐心回應群眾疑問、解決合理訴求。針對“人多地少”“合戶分戶”等歷史遺留難題,社區黨組織發動黨員、網格長組建“矛盾調解隊”,邀請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村民代表共同參與矛盾化解,通過 “院落議事會” 讓群眾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從“要我延包”轉為“我要延包”,最終二輪土地延包實施草案及方案以99%的同意率高票通過。
機制創新,延包成果“惠民生”。以黨建引領激活土地要素,創新探索“延包 + 黨建聯建”模式,釋放產業發展動能。社區黨支部主動牽頭,聯合皖西南試驗站、農業企業、合作社深度合作,將延包后的土地集中流轉,發展特色種植、鄉村旅游等富民產業。黨支部引進種植大戶組建合作社,帶動農戶以延包土地入股,發展高附加值蔬菜大棚、名貴中草藥、蓮藕種植、稻蝦共生輪作,應季水果等壯大社區集體經濟,讓“承包地”真正變成了群眾的“致富田”。
(金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