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級安慶大橋開發區11.8平方公里的建設熱土上,一位中等身材、年近花甲老同志背著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騎著一輛摩托車常年奔波在開發區各企業之間,他就是深受大橋開發區上下尊敬和好評的老盛----盛幼敏同志。
今年60歲的盛幼敏早在8年前就調到管委會工作。當時,大橋開發區才剛剛成立,起步之初,大橋開發區面臨著諸多困境,開發區建設者迎難而上,科學謀劃、系統破解開發建設難題。盛幼敏同志一到崗位,便積極投身工作分擔重任。從建設局到經濟發展局再到大橋開發區黨員活動中心,他先后經歷多個崗位的轉換,無論安排什么事,無論處在什么崗位,均能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認真履行自身崗位職責。
2008年,大橋開發區黨員活動中心成立后,盛幼敏同志負責開發區黨員服務中心的工作,重心轉向基層黨務工作。大橋開發區非公企業多、企業職工黨員流動性大,黨務工作十分繁瑣。作為一名年近花甲老同志,他沒有擺老資格,沒有以身體、家庭等為托詞,而是帶頭拿起書本開始認真學習黨務工作基本知識,主動和企業對接,及時開展黨務工作。談起他所從事的黨建工作,他更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抓主抓重抓非公黨建,才能提升開發區黨建的整體水平”。他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同時,還主動思考并參與大橋開發區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的組建工作。隨著入駐企業數量不斷增加,2007年,大橋開發區黨工委開始全力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他帶領兩名年輕同志上門走訪開發區非公有制企業,深入基層生產、施工等一線,他們起早摸黑,盡可能利用企業生產空閑時間,先后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摸清了上百家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對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建設的態度,及時地將企業的想法向大橋開發區黨工委反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意見和建議。2012年是“基層組織建設年”,大橋開發區黨工委集中力量,著力抓好非公企業黨支部集中組建工作。他又帶領幾名年輕同志冒高溫酷暑,上門走訪調查,摸底對接,先后花了二個多月的時間,摸清了622百家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黨員底數和支部建設情況,并先后新成立了30家非公黨支部,做到大橋開發區規模企業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和非公企業黨的工作全覆蓋。
“抓非公黨建,就要以企業負責人為重點,非公企業負責人對黨組織的態度往往決定了這個企業對黨組織建設的重視程度”。思路明確了,方法確定了,關鍵是落實。針對一些企業負責人思想認識模糊,存在畏難、怕麻煩的心態,他有的放矢地循循善導作好工作,著力提高企業負責人思想認識,先后到上海醫藥、吳咀工業園、芭茅社居委、清怡紡織、肖坑社居委、菱北社居委、三陽塑膠公司等企業,與上述企業(工業園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向他們宣傳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大意義,促使企業負責人從政治的高度,理解非公黨建重大意義,不僅如此,還對企業主提出的一些具體問題答疑釋惑,對一些棘手的問題,積極主動地協調,幫助企業對一些“口袋黨員”進行組織關系轉接,幫助這部分黨員落實好組織關系。受他這種鍥而不舍、忘我工作的精神的感染,他所接觸的所有企業業主都同意并支持建立黨組織,并主動承擔了大量基礎性工作。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為廣大黨員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作為黨務工作者,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為企業服務。”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大橋開發區非公企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越來越多,為了落實大橋開發區黨工委提出的“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他依托黨員活動服務中心,積極協助開展開發區黨員的管理工作,引導企業黨組織圍繞企業社會責任發揮職能。幾年來,他多次主動到自己聯系的企業,幫助企業負責人排憂解難。2008年3月,他在一次走訪過程中了解到轄區兩家相鄰的企業因建造圍墻而引起矛盾,多方調解未果,矛盾反有加劇之勢,他先后五個多月二十多次與兩家企業負責人談心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化解雙方矛盾,并促使雙方在業務上相互合作。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盛幼敏同志如同一條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克服家庭和精力體力方面的困難,以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扎實過硬的工作作風,快捷果斷辦事能力,在平凡崗位上貢獻了自己的光和熱。(江義學)